当前位置:主页 > U盘装系统 > U盘装win10系统 >
甘肃古浪“治沙人”进校园讲述“愚公移山”励志故事
  • 时间:2024-03-17
  • 浏览:

本文摘要:6月11日,“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宣讲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刘玉桃摄“‘一夜大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一年又一年,沙子慢慢埋掉了我们的田地,一些人上新疆、走宁夏,开始逃离家乡。 八步沙,已经到了沙进人退的地步。”今年67岁郭万刚,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他向同学们娓娓讲述着这些年治沙的“那些事儿”。

nba官网买球

6月11日,“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宣讲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刘玉桃摄“‘一夜大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一年又一年,沙子慢慢埋掉了我们的田地,一些人上新疆、走宁夏,开始逃离家乡。

八步沙,已经到了沙进人退的地步。”今年67岁郭万刚,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他向同学们娓娓讲述着这些年治沙的“那些事儿”。图为治沙人代表作报告刘玉桃摄11日,“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宣讲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

据传说,一百多年前,这里只有八步宽的沙口子,所以叫做“八步沙”。随着气候干旱和过渡开荒放牧,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已是寸草不生、黄沙漫地。“活人不能让沙子给欺负死。

”郭万刚说,当年,他的父亲郭朝明、贺发林、张润元3名党员,还有罗元奎、程海、常开国3名社队干部以联户承包方式,组建了八步沙林场。从此,第一代治沙人走上了漫漫的治沙之路。图为同学们听治沙人讲述励志故事刘玉桃摄他们靠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一个大水桶和几把铁锨,拉开了治沙造林的架势。

刚开始,没有资金,也没有经验,就用“一锨沙、一棵树”的土办法造林。郭万刚说,可没想到,几场大风刮过,近一半的树苗子就被沙子埋掉了。经过反复摸索,他们总结出了“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沙方法。后来父亲生病,进不了沙漠了,郭万刚便丢掉手里的“铁饭碗”,顶替父亲去治沙,一干,就是38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国家“三北”防护林政策调整,加上连年干旱少雨,八步沙林场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生存,郭万刚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在林场附近,按照政策打1眼机井,开上些荒地,发展集体经济,贴补造林费用。

经过4个多月的日夜奔波,筹钱贷款,一口156米深的井终于打成了。郭万刚说:“望着喷涌而出的井水,我忍不住哭了。

这是救命的水,更是希望的水。”2003年,在治沙人努力下,7.5万亩的八步沙全部治完。如今,他们一共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封育管护面积达到37.6万亩,相当于再造了4个八步沙林区。

“县上为我们树碑立传、勒石记功。当我披红戴花,站在记功碑前时,心情十分激动,也非常难过,忽然特别想念父亲。

”贺中强说,他是六老汉中贺发林的儿子,也是二代治沙人。“那天,我专门买了瓶酒,去给父亲上了个坟。在父亲的坟前,我告诉他说:老爹爹啊,您交代下的事情,我们做到了,您就安息吧。

nba官网买球

”38年过去了,当年的“六老汉”,只剩下两位还在世;今天的“六兄弟”,也在一天天变老。现在,第三代人开始陆续加入治沙队伍。西北师范大学学生薛春说,以前觉得愚公移山精神离我太远,今天是真的见到,我觉得他们治沙还林这个决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平凡的决定。“八步沙”这个地方也会因为他们的行动变成一个传奇的地方。

薛春说,为了守卫家园选择与大自然一搏,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守,从不退缩,给我很大的触动。我觉得在人生的路上,他们面前的是一片沙漠,而我面前的可能只是小困小难,他们迎难而上,而我却常常绕道而行,将来,我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卓越。当日,参加报告宣讲会的有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13所高校的600多名师生代表。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玉泉表示,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切身体会了三代治沙人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的艰辛历程和奋斗精神。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让沙漠披绿生金的背后,三代治沙造林群体的无私奉献和辛苦付出。刘玉泉表示,我们要以“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为榜样,弘扬和学习他们身上蕴含的担当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和愚公精神。

(记者刘玉桃)。


本文关键词:甘肃,古浪,“,治沙人,”,进,校园,讲述,6月,nba官网买球

本文来源:nba官网买球-www.drvanjelis.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