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04-24
- 浏览:
本文摘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办)、发展改革、党委网信办、科技、商务、质量技术监督(市场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管、林业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业部有关司局、直属事业单位,质检总局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的部署要求,切实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办)、发展改革、党委网信办、科技、商务、质量技术监督(市场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管、林业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业部有关司局、直属事业单位,质检总局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的部署要求,切实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林业局共同研究制定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林业局2016年4月22日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有关发展信息化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强化应用、引领发展的推进策略,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为工作主线,以推进农业在线化和数据化为根本任务,切实抓好《指导意见》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培育发展农业信息经济,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提供强大创新动力。(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互联网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培育形成市场主导的运营机制和模式,同时发挥政府在战略引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标准规范制订、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需求导向、融合创新。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城乡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瞄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把握农业农村互联网应用的特点和趋势,运用跨界、融合、创新、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的应用,有效对接生产和流通,创新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拓展三农发展新空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基础,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明确本区域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思路、目标和任务。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先易后难,重点突破,避免脱离实际、盲目跟风,切实保障互联网+现代农业健康有序发展。统筹规划、示范带动。
做好前期谋划和顶层设计,在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子政务、信息进村入户、农业大数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总结成功经验,优化配套政策,强化推广应用,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推广为普遍实践。(三)总体目标到2018年,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迈上新台阶,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农业生产经营进一步提质增效。大力推进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三园两场(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及农民合作社国家示范社率先取得突破;建成一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物联网示范基地;熟化一批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推广一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大幅提升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电子商务水平。
农业管理进一步高效透明。农业资源管理、应急指挥、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等基本实现在线化和数据化;建成国家和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基本实现农业行业管理决策精细化、科学化;初步建成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农副产品和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农业服务进一步便捷普惠。
信息进村入户村级服务站建设覆盖到全国行政村总数的一半以上,并同步接入全国信息进村入户总平台;12316服务范围和人群显著增加,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技术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的效能大幅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信息服务、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二、主要任务(一)互联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流通方式、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发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积极应用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探索农户创业创新新模式。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建设,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管理考核和政策配套等服务。
推动新型职业农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鼓励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企业提供发展便利条件,通过创业大赛、创客论坛等多种形式搭建交流平台,引导投资机构、中介组织、专家学者等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组织开展农民手机等移动终端应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农业部门现有培训项目、资源和体系,动员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提高农民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星创天地,壮大农村科技创新创业队伍。
(农业部、科技部)(二)互联网+现代种植业引导各地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在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模式攻关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等大宗粮食和特色经济作物规模生产区域,以及农民合作社国家示范社等主体,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农情信息监测预警、农作物种植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监测、水肥一体化和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以农技服务、农资服务、农机服务、金融服务为主要内容,搭建线上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提供现代农业一站式服务。
加强农作物种子物联网推广应用,形成以品种身份证数据为核心的种子市场监管体系。结合农田深松作业、农机跨区作业需求,加大国产导航技术和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提高种、肥、药精准使用及一体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与农业物联网结合,开展自然灾害分析预警与农作物产量预测,着力提升种植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农业部)(三)互联网+现代林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林业治理理念,提高林业治理效率。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进林权改革、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加快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实现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帮助林农脱贫致富。建设林权流转、林产品流通、碳汇交易的全周期服务平台,大力推广应用林权一卡通系统、林产品交易平台、林地测土配方系统等成果,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生态补偿、林权流转交易、林业产业培育、生产加工过程、流通销售环节的融合力度,建设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新模式。
(国家林业局)(四)互联网+现代畜牧业构建生产、加工、经营、监管的综合信息数据平台,面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农民合作社国家示范社等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殖场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和养殖个体体征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对养殖环境因子和畜禽个体生长状况的监测,实现精细饲喂、疫病预警和科学繁育,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风险。加强挤奶、饲喂、清理等养殖作业机器人示范应用,推进奶牛养殖现代化。采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构建畜禽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监测系统,全程记录养殖、屠宰、流通等环节信息,实现从养殖源头到零售终端的双向追踪,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疫病。利用电子追溯码标识和应用程序(APP)应用等技术手段,建立兽药产品查询和追溯管理系统,全面加强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实现全程追溯管理。
(农业部)(五)互联网+现代渔业构建集渔业生产情况、市场价格、生态环境和渔船、渔港、船员为一体的渔业渔政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卫星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在渔业行业的应用,提高渔业信息化水平。整合构建渔业产业数据中心,推进渔业渔政管理数据资源共享开放。面向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场),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自动精准投喂、鱼类病害监测预警、专家远程咨询诊断等系统,实现水产养殖集约化、装备工程化、测控精准化和管理智能化。
推动电信运营商在沿海渔村、近海渔区的网络覆盖,实现移动终端在渔村的广泛应用。(农业部)(六)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推广应用,提升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水平,建设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业务协作协同和信息共建共享,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产地安全保障与风险预警的网络化监控与诊断。加强种子、肥料、农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农资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对主要农资产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全程追溯管理。
加强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动物疫病与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追溯监管平台。加快建立健全追溯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强网络监管,规范追溯信息采集、发布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体系。(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七)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带动农业市场化,倒逼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规模化,提升农业品牌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创业增收。
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推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业相关优质产品和服务上网销售,大力培育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品牌。加强网络、加工、包装、物流、冷链、仓储、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物流配送、业务规范等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基础环境。
开展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示范,鼓励相关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机制、模式创新,探索农产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推动生鲜农产品直配和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率先取得突破。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批发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推动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相关数据信息共享开放,加强信息监测统计、发布服务工作。(农业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商务部、质检总局)(八)互联网+美丽乡村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促进农村绿色生态发展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升级。加强农村资源、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开放,加快实现网络监督,维护农村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网络平台,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性资产开发等集体决策公开透明规范。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云平台,面向基层农民开展科技和文化知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咨询、转移就业、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农业保险等服务,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特色乡村旅游景区推介、文化遗产展示、食宿预定、土特产网购、地理定位、移动支付等资源和服务在线化。鼓励构建面向三农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信用评估方式,降低服务门槛和风险,突破物理网点限制,通过POS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网络借贷平台等方式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电子化金融服务。
(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九)互联网+农业农村大数据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切实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开发利用,强化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大数据管理机制体制,推动形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贯通、众筹共享的发展格局。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大数据建设,完善村、县相关数据采集、传输、共享基础设施,建立数据采集、处理、应用、服务体系,着力推进数据汇集与挖掘。加快建设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推进国家农业数据中心云化升级,整合构建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立省级分中心,实现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协作协同。
重点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业资源环境、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现代农作物种业、农机应用管理、渔业渔政管理、农垦经济社会及农业标准的数据资源整合开发应用,全面提升农业政务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各国农业资源禀赋、科技创新、投资贸易、政策环境等基础信息收集、挖掘和应用,建立农业走出去政策信息库、重点项目库及高端人才数据库,构建农业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中央网信办)(十)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成果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广泛依托现有各类三农服务网络体系,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进度,加强进村入户基础资源信息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促进全国农业公益性服务提档升级,健全完善全国统一的12316工作体系,打造功能完备的12316中央平台,全面对接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和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行业信息平台,集聚服务资源,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整合农业部门信息资源,实现政策法规、农业科教、农产品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资源率先在平台上线,加快推进相关部门涉农信息服务在平台共享。
推进电信、银行、保险、供销、交通、邮政、医院、水电气等便民服务上线,实现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线销售,切实做好网络课堂、免费WIFI、免费视频通话等培训体验,为农民提供足不出村的便捷服务。(农业部)(十一)互联网+基础设施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在农村地区的深入实施,落实以宽带为重点内容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信运营商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提速降费,实现农村家庭宽带升级,加快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
以应用为导向,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由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向装备的智能化倾斜,加快实现农田基本建设、现代种业工程、畜禽水产工厂化养殖、农产品贮藏加工等设施的信息化。支持创新工场、创客空间、星创空间、社会实验室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建立网络协同、云设计、众创众设等合作交流平台,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通道,实现跨区域、跨领域的农业技术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大力推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支撑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农业部)三、重大工程(一)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大力推进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取得突破;建成一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物联网示范基地;研发一批农业物联网产品和技术,熟化一批农业物联网成套设备,推广一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加强推广应用。重点加强成熟度、营养组分、形态、有害物残留、产品包装标识等传感器研发,推进动植物环境(土壤、水、大气)、生命信息(生长、发育、营养、病变、胁迫等)传感器熟化,促进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智能控制、信息服务的设备和软件开发。
研究物联网技术在不同产品、不同领域的集成、组装模式和技术实现路径,促进农业物联网基础理论研究,探索构建国家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及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工程装备化、作业精准化和管理信息化,为农业物联网广泛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质检总局)(二)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探索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不同类别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路径。
融合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开展鲜活农产品网上销售应用示范。培育农业电子商务应用主体,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
开展鲜活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电子商务试点。构建农业电子商务标准体系、进出境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全程冷链物流配送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农业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质检总局)(三)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力度,2016年覆盖所有省份,并在试点县中认定一批示范县;201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1/10以上的县;2018年覆盖10万个以上行政村,并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选择信息进村入户基础较好县(市),建立标准化、可复制的县级服务站点100个,辐射带动建设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20000个。
建设全国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完善农产品生产信息服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产品消费信息服务、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农村生活服务类通用服务系统和APP。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培育一批信息综合服务的运营企业、服务企业,培育一批能服务、会经营的信息应用主体,助力精准扶贫。(农业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四)农机精准作业示范工程开展农机智能监测终端和智能化农机作业装备的产业化应用,构建区域性农机全程精准作业运维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创新模式,促进互联网与农机作业融合,研制定型产品15个以上,在全国推广应用20000套以上,探索公益性和商业化应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应用模式,平台服务农机30000台以上,推广应用面积7000万亩,推进互联网+农机精准作业模式的创新发展,促进我国农机装备信息化产业链的发展,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农业部)(五)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示范工程结合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县,以玉米、水稻、小麦、蔬菜、果树等作物为主,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试点示范。
以县为单位,构建测土配方施肥属性和空间数据库,开发应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建设基层智能化配肥服务网点。开展相关系统优化升级、互动式语音应答(IVR)平台能力升级、两微一端多渠道综合接入等工作。深入推进农企合作,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试点,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农业部)(六)农业信息经济示范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采用政府统筹、市场主体的方式,建立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信息经济示范区。
全面推进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商务、政务信息化、信息进村入户和12316公益服务等建设,推进资源配置优化、服务供给高效、运营模式创新、金融服务拓展、智能装备推广等,深入探索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方法。在农业信息经济示范区率先实现传统农业在线化数据化改造,基本实现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迈上新台阶,农业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超过60%。(农业部、中央网信办)四、保障措施(一)提高思想认识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顺应信息经济发展趋势、补齐四化短板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支点,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农业部门和参与各方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四化同步的重要性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同时,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跨界融合创新的互联网意识,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充分调动企业主体和基层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互联网作为推进三农工作新的驱动力,加快互联网与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深度融合,驱动农业跨越发展、助力农民弯道超车、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互联网+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担起牵头责任,协同相关部门建立联席工作机制,明确负责机构和人员,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狠抓任务落实,确保行动顺利实施。
建立互联网+现代农业专家组,为决策和实施提供支撑。探索建立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绩效管理制度和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三)强化政策引导各级农业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完善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的规章制度,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协调下,积极争取落实财政资金和基本建设投资,抓紧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加大技术创新、设备研发、示范推广、人才培训等的投入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拓展融资渠道,鼓励投融资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共同推动,鼓励设立农业信息化发展投资基金,扶持创新发展的骨干企业和产业联盟。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激发行动实施的潜力和活力。
(四)完善技术支撑选择重点领域,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重大工程,重点推进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建立一批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熟化农业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智能控制终端等物联网技术和装备,加强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知识发现等大数据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加快推进农业数据采集、交换、共享,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及传感节点、通信接口、平台,电子商务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物流配送,信息综合服务技术规范等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国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测评试点工作。
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落实农业信息网络安全的责任,提高网络和信息系统的防攻击、防篡改、防瘫痪、防窃密等能力,切实保障信息安全。
本文关键词:关于,nba官网买球,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
本文来源:nba官网买球-www.drvanjel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