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07-07
- 浏览:
本文摘要: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并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是对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的升华,也是对新时期我国林业发展赋予的重大使命。在此我以强化林业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从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并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是对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的升华,也是对新时期我国林业发展赋予的重大使命。在此我以强化林业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从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一、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对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和反思后所做出的必然选择,这对于中华民族甚至对全人类未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而造成这种危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工业文明中以“征服自然”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在日益庞大的工业体系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也日益加剧,地球的生态健康日益恶化。土地荒漠化扩展、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与干旱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等,无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生态良好,既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的目标。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类型最丰富的一种生态系统,也是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能源库。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森林、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努力构建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益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充分发挥林业在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循环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使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共同营造和谐的生命支持系统,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重要途径。
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本身就是巨大的循环经济体改变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传统经济是一种以“资源→产品→污染排放”为基本模式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主要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即大量地利用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又将污染和废物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利用方式。
循环经济的基本流程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追求对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对生态与环境的最小影响。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内部物质循环和外部物质能量交换系统,其循环过程为“森林→利用→培育→森林”。在森林资源的利用上,人类完全可以实现对其林木的全树利用和对其多功能、多效益的循环高效利用。
因此,以森林资源为经营管理对象的林业,本身就是典型的循环经济体。一方面,我国有林业用地43亿亩,可利用沙地8亿多亩,全国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万多种。大力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进行多功能、多效益的循环高效利用,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扩大循环经济规模,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可降解的绿色能源。我国现有森林资源中,能用于工业能源原料的生物量有3亿多吨,可替代2亿吨标准煤;利用现有林地,还可培育能源林2亿亩,每年可提供生物柴油500多万吨,木质燃料近4亿吨,折合标准煤约2.7亿吨。
大力开发研制林业生物质能源,可以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降耗。另外,林业在提供绿色食品、药材、林化产品等非木质林产品以及发展森林旅游、扩大就业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林业发展规律,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核心,以资源培育为基础,做大第一产业;以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核心,以高科技为手段,改造提升第二产业;以改造森林景观、提高文化品位为核心,以人性化、多样化为理念,做活第三产业。要积极培育林业龙头企业,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
在特色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培育林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要通过提高林业科学化、现代化和市场化水平,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努力构建品种丰富、规模可观、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的林业产业体系。三、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文化的主要源泉,是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弘扬健康的生态文化,对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价值观、发展观、道德观、消费观和政绩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与林业发展相伴相生的。森林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明,并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我国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在人们与森林朝夕相处、共生共荣中,形成种树植树、保护森林的优良传统、习俗、制度,并融汇在当地的宗教文化、民居文化、风水学说、乡俗民约、图腾崇拜之中,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
由此形成了各地丰富而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如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椰树文化、槟榔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等等。既有物质形态文化,又有非物质形态文化。这些文化表现形式,能够有效地唤起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人们的生态伦理责任,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林业不仅要创造大量的生态产品和物质产品,还要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文化产品,努力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弘扬和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观,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四、加强科技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不是号召人们回到原始文明阶段,而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统筹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实现良性循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因此,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中国林科院作为林业科研的国家队,在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过程中,不仅要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承担国家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重大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科研任务,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全院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面向基层,服务“三农”。要充分发挥我院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推进林业科技自主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一是要强化自主创新,实施重点突破。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科技的急迫需求,组织跨专业、跨学科、跨部门的科技创新团队进行重点攻关,争取在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生物产业发展、数字林业、林业创新能力建设等6个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二是针对区域特点,提供关键技术。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新的林业发展区划的部署,针对保护、治理、经营、利用等不同的区域特点,提供相应的关键技术。三是加速成果转化,引领新兴产业。围绕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争取在林木新品种及种苗培育、林化产品深加工、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材料、木材加工业技术升级、经济林和林特产资源开发等5个方面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新兴产业,发挥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本文关键词:强化,林业,科技创新,nba官网买球,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来源:nba官网买球-www.drvanjelis.com